2020庚子年,開局兇年,經濟下行、疫情打擊、需求疲軟等多重壓力下,我們除了加倍努力外,還需要尋找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快速尋找商機、突破困境!
一、工控自動化行業介紹
工業自動化控制,主要利用電子電氣、機械、軟件組合實現。是工業控制,或是工廠自動化控制。主要是指使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氣手段,使工廠的生產和制造過程更加自動化、效率化、精確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視性。
工控自動化出現完善了制造業和建造業的安全和精準,解決原本需要的溫度、壓力、氣體流量、液體流量等工業需要。在原本需要半自動化與手動化工作演變為自動化進行,包括常見的空氣開關、壓力變送器、流量表等。工作原理:比如空氣開關的功率控制,當使用電器其功率過大,內部機械原理開始運行導致開關自動斷開,以此保障工業或建筑安全用電和準確尋找短路源。
工業控制自動化一向是制約中國裝備行業乃至產品升級的瓶頸。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的核心和基礎,決定了國家工業和科技的水平,以及其在全球分工所占據的地位。
對于機床一類的工業母機,作為國內的制造商,需要西門子或者三菱提供整體的運動控制解決方案,核心的運動控制產品如直線電機、交流伺服電機和系統等進行精確運動控制的核心部件或是應用解決方案就是由國外的跨國公司整體提供,從產品到技術都是由外企來設計。
國內從事機床制造的廠商,更多的是從應用角度來理解這些關鍵部件的功能,怎么使用,最終把它們整合成一套機械設備。這就是在制造業方面的差距和追趕的方向。
二、工控自動化行業發展
1、復盤過去兩年行業關鍵發展點,更好展望未來
工控行業在近兩年共經歷三個階段。
2018年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終端市場需求萎縮,全年工控增速持續下滑,Q4 跌至零點;
2019年4月隨著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下游出口型制造業受創,Q2工控增速驟然轉負;
2019Q4,在消費+3C 雙重需求拉動下,Q4 工控出現復蘇跡象。
2019年中國工控行業下滑約1%,項目型/OEM型市場分別取得小幅的正/負增長。
工控行業拐點已現,雖然增速出現反復,但整體向上趨勢不減
去年3月開始PMI連續兩月站上榮枯線以上,預期已經形成了工控行業拐點,但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工控增速在2019Q2又出現反復,預期的工控復蘇拐點推遲到2019 Q4,進而在今年1月份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達成,工控行業得到進一步復蘇。
從制造周期、產業升級和企業利潤三方面分析:底部已夯實!
目前我國制造業處于被動去庫存階段:庫存正在持續去化,目前整體處于7年低位,上一輪低位在2016年Q1,而工業制造業下游需求則處于跌幅收窄階段。從工業企業存貨情況來看,2019年10月也明顯見底并且在11月出現拐點。目前時點和2019年3/4月份最大的不同點在于,當時庫存相對仍處于“半山腰”狀態,外部貿易戰變化導致終端需求變差,新訂單需求下降易導致庫存下降。
經過1年多的庫存去化,國產工控代理商及下游制造業企業存貨、備品備件處于較低位置,2019年10-11月回暖確實有一部分補庫需求。補庫時間長短有賴于企業盈利改善和下游真實需求回暖程度,仍需觀察,但工業制造業存貨已經到達近7 年低點已是既成事實,工控需求轉正時點正在臨近!
行業底部已經夯實,大概率迎來增長!
制造經濟周期底:工業制造業近伴隨宏觀經濟波動總體投資出現一定周期性。工控需求自去年底已筑底,疫情使得復蘇滯后,但政策刺激下制造經濟周期大概率將重新拐頭向上。
中期看,2019年Q4應該是制造業周期性拐點,工控需求最低點已過:2018Q4工控行業需求下滑最快,2019Q2以來行業增速滑入負區間但有望在2019Q3觸底,3C、機器人、鋰電、光伏、風電、硅晶等新興行業資本開支快速拉升,需求在2019年Q3、Q4陸續釋放,疊加疫情的影響,最快有望在2020年Q1帶動OEM行業增速由負轉正,并帶動工控行業整體最快在2020年Q2轉正。
產業升級成長底:國內傳統制造業面臨人力成本瓶頸,技改升級已經箭在弦上,疫情下自動化邏輯正逐漸加強,利于對沖短期開工慢等負面影響。
受到宏觀經濟壓制,2019年OEM行業技改需求相對較弱,項目型市場則依然保持了2017-2018年的趨勢,技改需求相對OEM更強。中國企業對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已經在國家層面得到了持續大力支持,隨著2025年的日益臨近,國家和企業在自動化升級、智能制造部署均將獲得一定程度加速。
工控企業利潤底:民營工控龍頭企業把握了口罩、呼吸機等機會市場,且突破了部分外資長期把持的行業,實現了Q1自動化訂單較高增長,同時考慮營收確認,工控龍頭業績增速環比Q4 應該仍有一定提升。
國內工控龍頭匯川技術前三季度業績差強人意,大部分業績報表顯示自動化營收和業績都持平或者微跌。去年9月份以來伴隨著通用自動化訂單轉正,Q4自動化業績將明顯轉正,2020年隨著工控行業逐步回暖,業績將明顯拐頭向上。
2、疫情下對工控自動化行業的增長雖有影響,但向上增長趨勢不減!
疫情對制造周期復蘇產生一定滯后影響,但產業升級成長底和工控企業利潤底依然成立,工控自動化行業底部已經筑成,2020年行業拐點已經大概率出現。
2月份制造業經濟活動大范圍停止,但國家2月份迅速出臺了諸多產業、財政、貨幣支持政策,且推出約20萬億投資計劃,因此之前滯后需求在3月份逐步釋放。
從制造經濟周期角度:工控行業Q1的確是二次觸底,但制造經濟周期在疫情結束后大概率會繼續拐頭向上。
從產業升級成長角度:我們認為疫情下自動化升級邏輯正在加強,可一定程度對沖短期開工慢的負面影響。
從工控企業利潤底角度:工控龍頭匯川技術、小型PLC 細分龍頭信捷電氣等一批優秀國內企業通過對口罩、呼吸機等機會市場的把握,以及更為靈活、主動的客戶溝通,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供應鏈體系,實現了Q1自動化訂單增長,且增幅不俗甚至明顯好于預期,兩家龍頭企業業績增速環比Q4 應該仍有一定提升。
3、結合國內外疫情情況和宏觀政策、產業分析,我們認為行業發展Q2大概率轉正!
在需求自然復蘇和加碼投資的背景下,疊加積極的財政和產業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刺激下,Q2 我國內需一定程度將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被控制,我國經濟活動將逐步恢復正常。此外,相關權威統計各省總計已經啟動超20萬億投資,根據產業調研了解,相關國家主導的項目已經密集啟動,石化、鋼鐵、軌道交通、電網、城投企業投資將明顯放大。以電網行業為例,2020年國家電網預計投資已經從年初的4080億上調至4500億,特高壓等重點投資方向投資金額明顯超預期,全年國網實際電網投資應會比規劃額更高。
從時間節奏來看:目前從產業端了解到,國家各級政府正在支持企業加大投資或者技改,很多今年下半年的項目提前至Q2進行,明年的項目提前至今年來做,力保工業制造業軟著陸,
從產業機構來看:新老基建和大型上游制造業整體來看,可能會承擔更多投資任務。
外需市場Q2大概率會下降,但國內正在積極出臺的針對外貿出口型經濟支持政策將有望將國內企業影響降至最低。
3月中旬海外疫情爆發后,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砍單”、“訂單取消”、“訂單無限期延后”等情況,為此諸多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已開始積極行動,針對紡織服裝、輕工產品等消費出口企業,出臺了較多信貸、產業、稅收等支持政策,將有望將國內企業影響降至最低。
結合以上內外需變化,我們對Q2及全年行業發展持正面樂觀觀點,行業增速將大概率轉正!
國家近期正在持續加大對于智能制造、自動化技改等項目的支持力度。近幾年發改委、工信部以及各地方相關部門對智能制造項目補貼非常多,國家正在積極審批大型企業各類型項目,針對智能制造等項目,我們了解最高補貼比例可以達到35%,以下兩類市場恢復正在提速:
項目型市場:疫情下,國家2月底3月初就集中審批了一大批老基建、大型上游制造業投資項目,這類型傳統項目對應的是工控項目型(流程型、End User)市場,產業本身主要與內需相關,受海外疫情影響較低,且受益于上游制造業快速開工、技改需求釋放Q2項目型市場需求應該較好,隨著更多基建項目落地并逐步建設,滯后基建和重投資項目開工3-6個月的項目型市場需求大概率在下半年也將快速迸發,項目型市場行業增速在下半年將明顯提速。
OEM市場:我們認為3月份中下游制造業較好的工控訂單需求會慣性延續至Q2上半個季度,這將較好對沖外需產業對于工控OEM需求的下滑;而Q2下半個季度在國家加大投資、刺激消費內需等大背景下,效果將逐步顯現,且企業自動化升級、智能制造等項目會大量出現。雖然Q2下半季度內需和自動化升級能否較好對沖外需下滑成為Q2工控OEM增長的不確定因素,但國內政策特別是對外貿出口型經濟刺激的效果將逐步體現、自動化技改升級需求、3C等產業需求持續大幅放量等多因素將很好支撐國內OEM需求,整體對Q2依然維持相對樂觀的觀點。下半年隨著海外疫情逐步控制外貿經濟交流大幅改善,我國內需重新回到正常軌道,我們認為工控OEM需求增速將有望顯著回升。
4、從行業發展的中長期看,這次疫情起到積極作用!
一方面工人成本在2016-2017年后開始明顯加速,另一方面工控自動化、機器人成本也快速下移,下游工業機器人平均價格2012-2018年復合增速為-6.8%,下游價格下行趨勢將使得伺服系統在機器人行業的價格承壓。加之中國市場國產品牌等以高性價比、個性化產品搶奪市場空間,導致外資品牌伺服系統價格被迫下降。同時,各大品牌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高性價比產品。這些因素使得伺服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以組裝為主要工序的制造業來說,實現半自動工控自動化(人力節省70%以上)回本周期壓縮至2至3年,經濟性已然較為突出。此次疫情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工業制造企業將深刻意識到自動化替人的迫切性,行業有望迎來大規模產線自動化、智能化升級需求。
此次疫情中國在醫療防控、復工復產、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積極、快速、及時的措施,凸顯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整體投資環境的吸引力更強。反過來說,本次疫情也凸顯了部分國家基礎工業、配套產業、物流供應鏈的脆弱,我們覺得以下兩類情況將更為普遍:國內海外制造業有回流、海外制造業加大中國投資。從目前來看,本次疫情對國內進一步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可能會有刺激,過去我們在討論資本流入中國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國內人力、土地、供應鏈等各類型成本較低,但本次疫情凸顯的歐美產業空心化、東南亞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將會凸顯中國的產業集群的明顯優勢。
近年來我國多次在重要位置提到支持產業升級、高新產業發展,自2015年以來,國內已經出臺非常多產業支持政策。本次疫情,國內部分企業出現芯片等卡脖子產業鏈供貨吃緊這一現象,同時3月份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新動能恢復明顯更為顯著,體現了更強的韌性。因此,疫情結束后,我國將有更為堅定的決心繼續加速提升高端精密機床等裝備制造業、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們前期提到的單一裝備工控元器件“價增”及自動化產線升級“量增”邏輯將體現得更為明顯。
三、工控自動化行業的重點企業
從行業中長期發展看: 我們認為工控行業Q1新簽訂單和營收增速均有望是全年最低點,全年行業季度增速和相關龍頭公司業績增速有望逐級向上,本次疫情只會延緩不會改變中期制造業景氣拐點中期趨勢;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將更為深入人心,疊加政策的持續支持,中國向工業3.0邁進的節奏將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快。
從行業競爭格局看:對比于外資工控等競爭對手,民營工控龍頭企業在疫情中顯示了在客戶服務快速響應、供應鏈完備、技術應用等多維競爭優勢,伴隨部分中小型工控企業資金鏈斷裂,龍頭企業甚至可能在本輪洗牌中進一步加強。
Copyright ? 2022 杭州英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浙ICP備16038158號-1 網站建設:金鳥網